求<<敏感的人——如何面对外界压力>>电子版,共243页.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4/29 15:00:58
谢谢

逃避型人格

  佛教中有出世与入世之说,所谓出世是指唯有远离人世,戒断人伦常情,方可修得正果,而入世则是指普渡众生。这出世与入世的分寸很不好把握,结果许多只为出世不入世的人为了解脱痛苦,选择了空门,成为心如枯木或孤傲冷僻的隐居者。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那些遁迹荒山,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居者们很可能属于逃避型人格的人。在现代社会中,这样的隐居者已很难找到一块清静的乐土了,于是,他们往往关闭自己的心灵,不与他人作亲密的接触,唯求自安。曾有过报道,江苏南京有一位父亲将他的两个孩子自出生日起便锁在房内,不让孩子接触外面的世界,原因是外面坏人太多。这种古怪的想法断送了孩子的童年与青春,造成了事实上的犯罪。值得注意的是,渴望一种有意义的孤独与暂时的逃避人世并非是一种病态,相反,真正具有逃避型人格的并不敢深入到自己心灵的内部去,他们的逃避带有强迫性、盲目性和非理智性等特点。

  一、逃避型人格的特征分析

  1.DSM—E的诊断标准

  《心理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》(DSM—Ⅲ)对逃避型的特征定义为:

  O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受到伤害。

  O除了至亲之外,没有好朋友或知心人(或仅有一个)。

  O除非确信受欢迎,一般总是不愿卷入他人事务之中。

  O对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或工作总是尽量逃避。

  O在社交场合总是缄默不语,怕惹人笑话,怕回答不出问题。

  O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。

  O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(或她)的常规之中的事时,总是夸大潜在的困难、危险或可能的冒险。

  只要满足以上特征中的四项,即可诊断为逃避型人格。

  2.相关特征

  霍妮对逃避型的人有过详细的分析。她认为这类人最明显的特点是普遍地疏远他人,甚至有对自我的疏远,他们对自己都持旁观态度,这与他们总的生活态度是一致的。他们的内心还有一种有关键意义的需要:即在自己和他人之间保持感情的距离。更精确地说,他们有意识和无意识地作出决定,不以任何方式在感情上与他人发生关联,无论是爱情、争斗、合